发票管理制度的概述是什么?


发票管理制度是国家为了加强发票管理和财务监督,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维护经济秩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办法。下面从其定义、适用范围、内容、意义以及违反的后果等方面为您进行详细介绍。 发票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这里所指的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其内容丰富且具体。发票的印制是基础环节,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企业印制;其他发票,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确定的企业印制。禁止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发票。在发票的领购上,需要领购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税务登记证件、经办人身份证明、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式样制作的发票专用章的印模,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发票领购手续。 发票的开具和保管也有严格要求。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设置发票登记簿,并定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发票使用情况。同时,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不得擅自损毁。已经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 发票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税收征管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发票的管理,可以准确掌握纳税人的经营活动和纳税情况,防止偷逃税行为的发生。规范的发票管理有助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违反发票管理制度会有相应的后果。对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税务机关会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相应罚款。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发票,非法制造发票防伪专用品,伪造发票监制章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作案工具和非法物品,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