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小心弄坏别人东西,父母是否需要进行赔偿?
我家孩子在和小伙伴玩耍时,不小心把人家的玩具弄坏了。对方家长要求我们赔偿,可我觉得孩子是不小心的。我就想了解下,从法律角度来说,这种情况下我们父母是否需要进行赔偿呢?
展开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小心弄坏别人东西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时候很多父母都会疑惑自己是否需要进行赔偿。下面从法律层面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两个概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在我国主要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他们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孩子通常属于这两类人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这意味着,当孩子不小心弄坏别人东西时,由于孩子通常不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般是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不过,如果父母能够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比如平时已经教育孩子要爱护他人财物,事发时也尽力阻止了损害的发生等,那么在赔偿时可以适当减轻责任。 另外,如果孩子自己有财产,比如有过年收到的压岁钱等,应该先用孩子的财产来支付赔偿费用。如果孩子的财产不够赔偿,不足的部分就由父母来赔偿。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孩子不小心弄坏别人东西,父母是需要进行赔偿的,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责任可以适当减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尽量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