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诉讼的起诉地如何确定,专利诉讼的对象是什么?


在专利诉讼中,准确确定起诉地和明确诉讼对象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诉讼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结果。下面将详细介绍专利诉讼起诉地的确定方法以及专利诉讼的对象。 首先,我们来探讨专利诉讼起诉地的确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专利纠纷第一审案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对于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其中,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在专利侵权案件里,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 如果是涉及计算机网络的侵权纠纷,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接下来,分析专利诉讼的对象。专利诉讼的对象主要涉及以下几类情况。一是专利侵权纠纷,这是最为常见的专利诉讼对象。当他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等行为,就构成了专利侵权。 二是专利合同纠纷。当涉及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等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出现争议时,也可以成为专利诉讼的对象。比如,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费用、未履行技术保密义务等。 三是专利行政纠纷。例如,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或者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此外,对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也可以通过专利行政诉讼来解决。 在专利诉讼中,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确定起诉地,并准确判断诉讼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由于专利诉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建议当事人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