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会受到哪些处罚?


在会计工作中,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是有明确界定和相应处罚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不同情况下的处罚规定。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如果会计人员有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等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其次,对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行为,处罚更为严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三条和第四十四条,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中的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还有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总之,会计人员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会计行为,避免因违法行为给自己和单位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