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擅自改变结构会受到哪些处罚?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擅自改变建筑结构是一种严重违反建筑法律法规的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可能面临的处罚。首先,从行政责任角度来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其他行为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负责返工、修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擅自改变结构属于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的行为,所以会面临上述处罚。具体来说,责令改正就是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原设计图纸把擅自改变的结构恢复原状。罚款则根据工程合同价款按比例来确定。如果因为擅自改变结构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施工单位还要承担返工、修理的责任,并且赔偿相关损失。比如因结构改变导致建筑出现裂缝等问题,需要修复裂缝的费用就由施工单位承担。若情节严重,可能会被责令停业整顿,这意味着施工单位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再承接新的工程;降低资质等级会限制其承接工程的规模和范围;最严重的是吊销资质证书,这就相当于剥夺了施工单位继续从事建筑施工的资格。其次,从民事责任方面,由于擅自改变结构可能对建设单位、其他相关方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相关规定,施工单位要对受损方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例如,因结构改变导致房屋出现安全隐患,影响了住户的正常居住,施工单位要赔偿住户因无法正常居住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像租房费用等。最后,如果擅自改变结构的行为情节特别严重,造成了重大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还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罪名,如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等,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总之,施工单位擅自改变结构会面临多方面的处罚,这也提醒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