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人均计算应该用常住人口还是户籍人口?

我在做一些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时候,涉及到人均相关的计算。但我不太清楚到底该用常住人口数量,还是户籍人口数量来计算人均。这两种人口统计方式涵盖的人群不同,计算出来的人均数值肯定也有差异,我想知道在法律层面有没有规定该用哪种人口数据来进行人均计算。
展开 view-more
  • #人均计算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层面,对于人均计算使用常住人口还是户籍人口并没有统一的“一刀切”规定,这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相关法律、政策要求来确定。 常住人口是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包括了在本地居住一定时间以上的外来人口,但不包括本地户籍却长期在外居住的人口。户籍人口则是指在当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无论其是否实际居住在当地。 在一些与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相关的场景中,常使用常住人口。例如,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等资源的配置,要考虑常住人口规模。这是因为常住人口更能反映实际在当地生活、需要享受公共服务的人群数量。以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为例,如果只考虑户籍人口,而忽略了大量常住的外来人口,就可能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而在某些涉及特定户籍权益的计算中,往往会采用户籍人口。比如一些地方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可能会优先考虑本地户籍人口,在计算人均住房面积等指标时,就会以户籍人口为准。因为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保障本地户籍居民的基本权益。 在统计经济数据时,使用常住人口还是户籍人口要根据统计目的来决定。如果是为了反映当地实际的经济活动参与人口的平均水平,通常会用常住人口。例如计算地区人均GDP,常住人口更能体现实际创造经济价值的人群规模。但如果是统计与户籍相关的经济福利分配情况,可能会使用户籍人口。总之,具体使用哪种人口数据进行人均计算,关键在于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政策导向和实际需求来判断。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