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留置后释放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家人被立案留置了,我们都特别着急。也不清楚这立案留置之后到底啥情况,就想知道之后释放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少啊,心里也好有个底,有没有懂法律的朋友能帮忙解答下。
展开


立案留置是指监察机关对被调查人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项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关于立案留置后释放的可能性,需要从多方面因素来看。 从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并有涉及案情重大、复杂等法定情形的,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其留置在特定场所。如果在留置期间,经调查发现被留置人不存在违法犯罪事实,或者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的,就会被释放。这就好比一个人被怀疑偷东西被警察带走调查,经过仔细调查发现他根本没偷,那自然就会放他走。 另外,留置的时间是有严格限制的。一般情况下,留置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如果在规定的留置期限内,监察机关无法取得足够的证据证明被留置人存在违法犯罪行为,按照法律规定也需要释放被留置人。这就像是一场有时间限制的考试,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就会有相应的结果。 然而,如果在留置期间,监察机关收集到充分的证据证明被留置人存在违法犯罪行为,那么被留置人就可能面临进一步的法律程序,如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等,这种情况下释放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比如,在调查过程中找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那个人确实偷了东西,那他就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所以,立案留置后释放的可能性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和调查结果来判断。家属可以及时关注案件的进展,必要时也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以了解相关的法律权利和应对措施。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