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购房合同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签订购房合同是购买房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购房者的切身利益。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签订购房合同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要明确合同主体。购房合同的主体即买卖双方,需确认开发商是否具备“五证”,也就是《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等条件。如果开发商缺少相关证件,可能会影响房屋的合法性和购房者的权益。 其次,合同条款方面。合同中要明确房屋的基本信息,如房屋位置、面积、户型等。对于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也需明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 再者,付款方式及期限。合同中应明确付款方式是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还是按揭贷款。同时,要约定清楚付款的具体时间节点和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比如,若购房者未按约定时间付款,需承担怎样的利息或违约金。 另外,交付时间和条件。要明确房屋的交付时间,以及交付时房屋应达到的条件,如是否具备通水、通电、通气等基本条件。若开发商未能按时交付房屋,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最后,违约责任。合同中应详细约定双方的违约责任,包括开发商逾期交房、逾期办理产权登记,购房者逾期付款等情况的违约责任。这样在出现违约情况时,双方的权益能得到保障。总之,签订购房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如有疑问及时咨询专业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