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我家孩子今年16岁,和别人起了冲突,好像犯了点事。我很担心,想知道在法律上,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会遵循什么样的处理原则呢?我心里好有个底。
展开


在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有其独特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是尽可能地挽救和教育未成年人,使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回归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司法机关会优先考虑通过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惩罚。 其次是分案处理原则。分案处理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将未成年人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分开处理,分别关押、分别审理、分别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对被拘留、逮捕以及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和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未成年人受到成年人的不良影响,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再者是不公开审理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不公开审理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和隐私,避免对其造成二次伤害,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是全面调查原则。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司法机关不仅要调查犯罪事实本身,还要对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社会交往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背景,从而制定出更适合他们的教育和改造方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