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第五次修改遵循的原则包括哪些?
我想了解一下我国宪法第五次修改时都遵循了什么原则。我知道宪法修改是很严肃的事情,肯定有一些重要原则来保证修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想具体知道这些原则都有啥,对我们普通人有啥影响。
展开


我国宪法第五次修改是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修改遵循了以下重要原则: 一是坚持党对宪法修改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宪法修改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体现人民的意志。《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了党的领导地位,党对国家各项事业包括宪法修改工作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二是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宪法修改。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维护了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我国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宪法修改的程序,即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修改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共识。在宪法修改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使宪法修改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四是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对宪法进行修改时,要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各方面普遍要求修改、实践证明成熟、具有广泛共识、需要在宪法上予以体现和规范、非改不可的,进行必要的、适当的修改。这样既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又维护了宪法的稳定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