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哪五项原则?

我想了解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里提到的五项原则具体是什么。我家有小孩,想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以便更好地保护孩子权益,所以想知道这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它们对保护未成年人有啥作用。
展开 view-more
  • #未成年人保护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五项原则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一是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事务时,要将未成年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给予他们超越一般群体的保护。例如,在灾害发生时,要优先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撤离和基本生活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是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原则。人格尊严是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未成年人也不例外。这要求我们在对待未成年人时,要尊重他们的想法、感受和意愿,不能随意侮辱、打骂他们。像学校、家庭等都不能以任何理由侵犯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明确指出,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原则。 三是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原则。未成年人也有自己不愿公开或让他人知悉的个人信息和生活领域。例如,他们的日记、信件等都属于隐私内容,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非法删除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内容。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内容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四是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原则。未成年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各不相同。在对他们进行教育、保护时,要根据这些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比如,对低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要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也强调了这一原则,要求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要适应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五是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原则。在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事项中,要给予他们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并认真考虑他们的想法。比如在学校制定涉及学生利益的规章制度时,要听取学生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