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原则是什么?

我申请了一项专利,但是不太清楚专利保护范围是按照什么原则来确定的。我担心如果不了解这些原则,可能会在后续遇到侵权问题时,不知道自己的权益边界在哪里,也不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专利权益。所以想问问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原则到底是怎样的。
展开 view-more
  • #专利保护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原则是在专利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明确了专利权利的边界,对于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技术创新有着关键作用。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确定原则。 首先是中心限定原则。这一原则就好比以专利技术的核心为中心,向外扩散形成一个保护圈。也就是说,专利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权利要求书中所明确记载的技术特征,还涵盖了与该核心技术等同的技术方案。采用这种原则的优点在于能够给予专利权人较为宽泛的保护,使其在面对一些可能对核心技术进行细微改动的侵权行为时,也能有法律依据进行维权。不过,它也存在一定的缺点,由于保护范围相对模糊,可能会让公众难以准确判断专利的边界,从而影响技术的正常交流和发展。我国并没有完全采用这一原则,但在一定程度上会考虑等同技术的情况。 其次是周边限定原则。与中心限定原则相反,周边限定原则严格依据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特征来确定专利保护范围。就像是给专利权利划定了一个明确的边界,只有完全符合权利要求书中技术特征的技术方案才会受到专利保护。这种原则的优点是保护范围清晰明确,公众能够清楚知道哪些技术属于专利保护范围,哪些可以自由使用,有利于技术的传播和利用。然而,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对专利权人的保护相对较弱,如果侵权人对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进行一些非实质性的改变,可能就会逃避专利侵权的责任。我国在确定专利保护范围时也不是单纯采用这一原则。 最后是折衷原则。折衷原则是对中心限定原则和周边限定原则的一种平衡。它既以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为基础来确定专利保护范围,同时也会考虑权利要求书的合理延伸,对于一些与权利要求书中技术特征等同的技术方案也给予一定的保护。我国在确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时采用的就是折衷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这一规定体现了折衷原则,既强调了权利要求书的核心地位,又允许利用说明书和附图来合理界定权利要求的范围。 总之,不同的确定原则各有优劣,而我国采用的折衷原则在保护专利权人和促进技术发展之间找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点。专利权人在维护自己的专利权益时,需要依据这些原则,结合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来判断侵权行为是否存在。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