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需要把握哪些环节?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在进行民间借贷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是借贷合同的签订。借贷合同是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重要凭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虽然口头合同在某些情况下也具有法律效力,但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时难以举证,建议尽量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双方当事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借款金额、用途、利息计算、借款日期、还款时间等重要内容。 其次是利息的约定。利息是民间借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这意味着,民间借贷的利息约定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否则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再者是款项的交付。款项交付是民间借贷的核心环节。在交付借款时,建议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进行,并保留好转账记录。这样可以清晰地证明借款的交付情况,避免出现是否实际交付借款的争议。如果是现金交付,应当要求借款人出具收条,注明收到借款的金额、时间等信息。 最后是债务的催讨和纠纷的解决。如果借款人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还款,出借人应当及时进行催讨。催讨时可以通过书面通知、短信、微信等方式,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如果催讨无果,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在诉讼过程中,出借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和借款的交付情况。 总之,民间借贷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需要借贷双方谨慎对待,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