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在我国审判实践中,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将为您详细阐述。 首先是程序方面。程序正义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审判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这就好比一场比赛要有明确的规则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对各类案件的审判程序都有详细规定。例如,在民事诉讼中,立案、送达、开庭审理、判决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时间和方式要求。如果违反了这些程序,可能会导致审判结果被撤销或重新审理。以送达为例,如果没有按照法定方式送达法律文书,当事人可能无法及时了解诉讼情况,从而影响其诉讼权利的行使。 证据问题也是审判实践中的关键。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等规定,证据必须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真实性要求证据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虚构的;合法性强调证据的收集和取得必须符合法律规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关联性则指证据要与案件事实有逻辑联系。比如在刑事案件中,证人证言必须是证人真实感知的情况,并且与犯罪事实相关,才能被法庭采纳。同时,对于证据的举证、质证和认证也有严格的程序,法官需要根据这些规则来判断证据的证明力。 法律适用是审判的核心环节。法官需要准确找到适用于具体案件的法律条文。我国法律体系庞大,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在适用法律时,要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等原则。例如,当地方性法规与法律相冲突时,应当适用法律。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情况的出现,法官还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和适用,这就要求法官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此外,在审判实践中,法官还需要考虑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审判结果不仅要符合法律规定,还要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例如,在一些涉及民生、社会稳定的案件中,法官在依法裁判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判决对社会的影响,尽量做到案结事了。 最后,法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也至关重要。法官要保持中立、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对法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等方面。法官要严格遵守这些准则,才能保证审判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总之,审判实践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注意和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