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侦立案后的流程是怎样走的?


经侦立案是指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对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范围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的一种诉讼活动。经侦立案后的流程一般如下: 首先是侦查阶段。在这个阶段,经侦部门会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他们可能会采取多种侦查手段,比如讯问犯罪嫌疑人,这就像是和嫌疑人面对面了解情况,问问事情的来龙去脉;询问证人,也就是找那些可能了解案件情况的人了解信息;勘验、检查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看看现场有没有留下什么线索;进行鉴定,像对一些文件、物品的真伪、价值等进行专业判断;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防止嫌疑人转移资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接着是审查起诉阶段。侦查终结后,经侦部门会将案件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会对经侦部门移送的案件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判断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如果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最后是审判阶段。如果检察院决定提起公诉,案件就会进入审判阶段,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法院会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作出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处罚以及如何处罚的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判决结果,比如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