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福利费实质性审查的程序是什么?


职工福利费实质性审查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确保企业职工福利费的使用合规、合理。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职工福利费实质性审查的程序。 首先是确定审查目标。审查目标是整个审查工作的指引,主要包括检查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记录是否完整,计算是否准确,开支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是否存在舞弊或错误等情况。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应当对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所以明确目标能让审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其次是收集相关资料。这一步骤需要收集企业与职工福利费有关的各种文件和记录,如工资表、福利发放记录、费用报销凭证、相关的合同协议等。这些资料是审查的基础,只有收集全面,才能准确了解企业职工福利费的真实情况。例如,工资表可以反映职工的基本薪酬构成,福利发放记录能显示各项福利的具体发放情况。 然后是实施分析程序。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职工福利费的合理性。可以计算一些比率,如福利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并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比率异常,就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原因。比如,某企业的福利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可能存在福利发放过度或者记录不准确的问题。 接着是进行细节测试。这是审查的关键步骤,要对每一项职工福利费开支进行详细检查。检查开支的审批流程是否合规,凭证是否真实有效等。例如,对于职工的报销费用,要查看是否有相应的发票,发票的内容是否与报销事项相符,审批签字是否齐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 之后是评估内部控制。审查企业关于职工福利费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包括福利政策的制定、审批流程、资金管理等方面。如果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可能会增加舞弊和错误的风险。例如,如果企业没有明确的福利审批流程,可能会导致福利随意发放。 再之后是形成审查结论。根据前面的审查工作,对企业职工福利费的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果发现问题,要明确指出问题的性质、金额和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最后是编制审查报告。将审查的过程、结果和结论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人员。审查报告要内容完整、表述清晰、结论明确,以便企业管理层能够根据报告进行决策和改进。 总之,职工福利费实质性审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审计人员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以确保审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