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专利侵权会怎么处罚?


直播专利侵权的处罚方式主要分为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方面。 从民事角度来看,专利侵权本质上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规定,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一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三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也就是说,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因侵权行为给自己造成的损失,比如因市场份额被抢占导致的利润减少等,同时,为了维权而支付的律师费、调查费等合理开支也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 在行政方面,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处理专利侵权纠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八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产品或者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并处以罚款。罚款数额按照违法所得的倍数来确定,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下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意味着,如果被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认定为专利侵权,直播侵权方可能会被要求马上停止侵权直播,销毁相关侵权商品,还要面临罚款的处罚。 从刑事角度讲,如果侵权行为构成犯罪,就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般来说,假冒专利且达到一定的违法所得数额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严重情节时,就可能触犯刑法。比如,侵权人故意在直播中宣称所售商品拥有某项专利,但实际上是假冒该专利,并且这种行为给专利权人造成了重大损失,影响恶劣,就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