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认定责任的交通事故该如何救济及赔偿?


在交通事故处理中,有时会出现无法认定责任的情况。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在这种情况下的救济途径及赔偿办法。 首先,了解一下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含义。这通常是指在事故发生后,由于现场证据缺失、事故经过难以还原等原因,交警部门无法明确事故各方的责任比例。比如事故现场没有监控,双方陈述又不一致,且没有其他证人等情况。 从救济途径来看,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一,自行协商。事故双方可以就赔偿问题进行友好协商。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处理起来比较灵活、快捷,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各自的损失程度、经济状况等,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赔偿协议。 第二,申请人民调解。可以请求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等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调解机构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对双方进行劝说和协调,促使双方达成赔偿协议。调解具有专业性和中立性,能够提供相对公平的解决方案。 第三,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并依法作出判决。 关于赔偿问题,在无法认定责任的交通事故中,赔偿责任的划分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 在无法认定责任时,如果双方都是机动车,一般会按照公平原则,由双方平均分担赔偿责任。如果一方是机动车,另一方是非机动车或者行人,机动车一方通常会承担更多的赔偿责任。这是因为考虑到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具有更高的危险性,需要对相对弱势的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一定的保护。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机动车一方可能会承担60% - 80%的赔偿责任。 总之,在遇到无法认定责任的交通事故时,当事人要及时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要了解自己在赔偿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在处理事故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