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争议有哪些救济方式?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争议的救济方式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这几种。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协商是争议双方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和合同的规定,直接进行磋商,自行达成协议,从而解决争议。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简单、直接、高效,能节省时间和费用,并且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合作关系。比如,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产品交付时间产生了争议,通过友好沟通,重新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交付时间,就解决了问题。从法律角度看,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法律尊重当事人自行解决纠纷的意愿。 调解是指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说服、劝导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解决争议。调解人可以是双方信任的个人,也可以是有关的机构,如商会、行业协会等。调解具有灵活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调解人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争议中,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 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具有自愿性、专业性、保密性、快捷性等特点。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对双方当事人都有约束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双方通常会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明确仲裁机构和仲裁规则。一旦发生争议,就可以按照约定申请仲裁。 诉讼是指当事人将争议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由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法院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判决,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争议,如果双方没有约定仲裁条款,那么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不过,诉讼程序相对复杂,时间较长,费用也较高。 综上所述,当遇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救济方式。如果争议较小,双方关系较好,可以先尝试协商和调解;如果争议较大,且双方事先有仲裁协议,可以选择仲裁;如果没有仲裁协议,则可以考虑通过诉讼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