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工商登记该如何救济?


在面对虚假工商登记的情况时,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救济途径。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虚假工商登记。简单来说,就是在工商登记过程中,提交了不真实的材料,比如虚假的身份证明、虚假的签名等,导致登记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这就为我们处理虚假工商登记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当发现自己遭遇虚假工商登记时,我们可以向登记机关提出撤销申请。 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时,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明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包括能够证明登记文件上的签名不是本人所签的笔迹鉴定报告,以及能证明自己在登记时并不知情的其他证据等。登记机关在收到申请后,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也可能会展开调查。如果经过调查核实,确实属于虚假工商登记,登记机关会根据相关规定作出撤销登记的决定。 除了向登记机关申请撤销,我们还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来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我们对登记机关的处理结果不满意,或者登记机关不作为时,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虚假的工商登记。 在提起行政诉讼时,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一般来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同时,要准备好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比如前面提到的笔迹鉴定报告、证人证言等。 另外,从民事角度来看,如果因为虚假工商登记给自己造成了损失,比如名誉受损、经济损失等,我们还可以向实施虚假登记行为的人追究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我们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总之,当遇到虚假工商登记的情况时,我们有多种救济途径可以选择。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