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更合同的变更权是怎样的?
在法律领域中,可变更合同的变更权是一项重要的权利,它涉及到合同签订后双方当事人对合同内容进行调整的可能性。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可变更合同。可变更合同是指合同成立后,因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等原因,法律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变更权,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简单来说,就是合同已经签了,但由于某些特定原因,是可以对合同里的条款进行更改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以下几种情形下当事人可能拥有可变更合同的变更权。一是重大误解。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因为对合同的重要内容,如标的、质量、数量等产生了错误认识,从而订立了合同。例如,甲以为自己购买的是某品牌的新款手机,结果收到的是旧款,这就属于对合同标的产生了重大误解。在这种情况下,甲有权请求变更合同,比如要求更换为新款手机或者调整价格。
二是显失公平。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成立时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比如,乙在急需用钱的情况下,将自己价值10万元的汽车以2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丙,这种交易明显不公平,乙就可以行使变更权,要求调整价格。
三是欺诈、胁迫。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合同。例如,丁通 过伪造虚假资料欺骗戊签订了合同,戊在发现后就可以请求变更合同内容。
当出现上述情形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行使变更权。需要注意的是,变更权的行使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这里的撤销权和变更权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关联的,因为在请求变更还是撤销合同的选择上,当事人需要谨慎考虑自身的利益和合同的实际情况。
此外,在行使变更权时,当事人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存在可变更的情形。比如,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要提供能够证明自己产生错误认识的相关证据;在显失公平的情况下,要证明对方利用了自己的危困状态或者缺乏判断能力等。法院或仲裁机构会根据具体的证据和事实来判断是否支持当事人的变更请求。
总之,可变更合同的变更权为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救济途径,但当事人需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和时间内,通过合法的程序来行使这一权利。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口头合同该如何订立呢?
上海静安区找律师诉讼收费项目有哪些,收费价目表是怎样的?
肩胛骨被打骨折算轻伤吗
仅凭借发货单就可以起诉欠款人吗
留置人员会受到刑事处罚吗?
小额速 裁是否需要当事人同意?
离婚双方工资如何算财产?
喝多了在公共场合动手打人会怎么判?
寻衅滋事在看守所可以取保候审吗?
高处作业证书能否抵扣个人所得税?
同房不换算聚众淫乱吗?
什么叫做破产个别清偿?
派出所打电话询问工资收入是怎么回事?
个人所得税没有五险一金也要交吗?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有两个儿子离婚会怎么判?
假冒公检法的诈骗方式有哪些?
建构累犯制度的必要性有哪些?
2024年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赔偿有什么区别?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