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买房,家长需要知道哪些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出于各种原因会选择为孩子买房。然而,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需要家长知晓的法律风险。 首先是房屋产权方面的风险。如果房子登记在孩子名下,从法律角度看,孩子就是房屋的所有权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意味着孩子成年后,对于房屋的处置具有完全的决定权,家长无法随意干涉。比如孩子要将房屋出售或者抵押,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家长是无权阻止的。 其次是夫妻关系变动带来的风险。若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孩子购买了房屋,一旦夫妻离婚,该房屋由于登记在孩子名下,通常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这对于夫妻双方的财产分配会产生影响。例如,一方可能原本期望在离婚时对该房屋的价值进行分割,但因为登记在孩子名下而无法实现。 再者,存在后续交易限制的风险。如果家长在孩子未成年时想对房屋进行出售、抵押等交易,会受到诸多限制。根据法律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所以,若要进行房屋交易,必须证明是为了孩子的利益,如为孩子的教育、医疗等重大事项,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否则交易可能无法完成。 另外,还有可能面临孩子债务方面的风险。虽然房子是家长出资购买,但登记在孩子名下,当孩子成年后,如果其对外负有债务,债权人有权要求以该房屋来偿还债务。这就可能导致家长为孩子购房的初衷无法实现,房子最终被用于偿还孩子的债务。 最后,从遗产税角度来看,虽然目前我国尚未开征遗产税,但从长远考虑,如果未来出台相关政策,孩子继承房屋可能会面临遗产税的问题。这也会增加一定的经济成本。 综上所述,家长在为孩子买房时,一定要充分了解这些潜在的风险,并结合自身情况谨慎做出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