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买房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借名买房指的是实际购房人借用他人名义购买房屋,并以他人名义登记房屋产权的行为。这种行为存在诸多法律风险,以下为您详细分析。 首先是房产被处置的风险。在法律层面,不动产的所有权以登记为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被借名人作为登记的产权人,从法律意义上是房屋的所有权人,他们可能会在未经实际购房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房屋出售、抵押或者赠与他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实际购房人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即使能证明自己是实际出资人,也可能面临房屋无法追回的困境。 其次是借名人反悔的风险。借名买房往往基于双方的信任关系,但这种信任并不总是可靠的。被借名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反悔,不承认借名买房的事实,或者要求实际购房人支付高额的费用才同意配合办理过户手续。在这种情况下,实际购房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借名买房的约定。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借名买房的约定都是口头的,缺乏书面证据,这就给实际购房人维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再者是被借名方的债务风险。如果被借名人对外负有债务,债权人可能会申请法院查封、拍卖该房屋以偿还债务。因为房屋登记在被借名人名下,法院在执行时通常会将其视为被借名人的财产。实际购房人虽然对房屋享有实际权益,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提出执行异议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能否成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最后是政策变化的风险。房地产政策是不断变化的,借名买房可能会因为政策的调整而面临新的问题。例如,限购政策的进一步收紧可能导致实际购房人即使满足购房条件也无法办理过户手续;税收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增加实际购房人的购房成本。 综上所述,借名买房存在着诸多法律风险,为了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建议在购房前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尽量避免借名买房这种行为。如果确实需要借名买房,一定要签订详细的书面协议,并保留好相关的出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