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不备案会出现什么风险?
我买了套商品房,和开发商签了买卖合同,但听说要去备案。我不太清楚不备案会有啥问题,就怕之后出状况。想问问不备案会面临哪些风险,对我权益有啥影响呢?
展开


在购买商品房时,签订买卖合同后不备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风险。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不备案可能导致一房多卖的风险。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是一种行政管理措施,目的是为了防止开发商将同一套房屋卖给多个购房者。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商品房预售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商品房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和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备案。如果没有备案,开发商可能会利用这个漏洞,将房屋再次出售给他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购房者可能无法获得房屋的所有权,只能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这会给购房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不备案可能影响房屋产权的办理。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时,相关部门通常会要求提供已备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如果合同没有备案,可能会导致产权登记手续无法顺利办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规定,当事人申请不动产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已备案的合同就是重要的权属证明之一。没有备案的合同可能不符合要求,从而拖延产权办理的时间,影响购房者对房屋的合法权益。 另外,不备案还可能使购房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备案后的合同具有一定的公示效力,在发生纠纷时,备案合同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而未备案的合同,其证明力相对较弱,购房者在维权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后及时备案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降低购房风险。购房者应督促开发商按照规定及时办理合同备案手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