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期末数”的填制规定有哪些?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其中“期末数”的填制有着严格的规定。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首先,“期末数”反映的是企业在报告期末的财务数据情况。这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依据会计核算资料来确定的。从法律依据来看,《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填制提供了基本的规范。 在具体的填制方法上,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对于根据总账账户的余额直接填列的项目,像“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期末数”可以直接根据相关总账账户的余额来填列。这是因为这些账户的核算内容相对独立和明确,直接对应资产负债表上的相应项目。例如,企业的短期借款账户余额是多少,就直接在资产负债表的“短期借款”项目期末数中填列相同的金额。 还有根据总账账户的余额计算填列的项目。比如“货币资金”项目,需要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这是因为货币资金包含了这几种不同形式的资金,只有将它们汇总起来,才能准确反映企业实际拥有的货币资金总额。 对于根据明细账户的余额计算填列的项目,以“应付账款”项目为例。它需要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账户所属的相关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因为在实际业务中,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核算可能存在交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的应付账款情况。 另外,根据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的项目,如“长期借款”项目。需要根据“长期借款”总账账户余额扣除“长期借款”账户所属的明细账户中将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计算填列。这样做是为了准确区分企业的长期负债和即将到期的短期负债,使报表使用者能够清晰了解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 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的项目,像“固定资产”项目。要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这体现了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总之,资产负债表“期末数”的填制是一个严谨的过程,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进行操作,以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