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征地流程有哪些?
农村集体土地征地流程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众多法律法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征地预公告。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需要征收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认为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应当发布征收土地预公告,并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公告内容包括征收范围、征收目的、开展土地现状调查的安排等,预公告时间不少于十个工作日。这一步主要是让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知晓征地事宜。
接着是土地现状调查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土地现状调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拟征收土地的位置、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权属、种类、数量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则是对征收土地的社会稳定风险状况进行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点,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
然后是编制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土地现状调查情况,组织自然资源、财政、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编制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方案内容应当包括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方式和标准、安置对象、安置方式、社会保障等。
之后是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与听证。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拟定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政府应当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三十日。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再就是补偿登记与协议签订。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不动产权属证明材料办理补偿登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听证会等情况确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后,组织有关部门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个别确实难以达成协议的,应当在申请征收土地时如实说明。
最后是征地申请报批与土地征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完成本条例规定的征地前期工作后,方可提出征收土地申请,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应当对征收土地的必要性、合理性、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为了公共利益确需征收土地的情形以及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征收土地申请经依法批准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发布征收土地公告,公布征收范围、征收时间等具体工作安排,对个别未达成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的应当作出征地补偿安置决定,并依法组织实施。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经侦大队传唤后就一定会被拘留吗?
无效合同能否赔偿损失?
交通事故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国企被降级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欠薪劳动仲裁需要几个月?
父母判刑会记到子女档案里面吗?
社保跟医保是一体的吗?
跑步撞伤人要赔偿的流程是怎样的?
驾驶证到期换证需要什么条件和材料?
最新的担保法解释全文内容是什么?
儿子不赡养父母该怎么起诉?
深汕合作区事务员工公积金是多少?
申请退税后几天能到账?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哪些细则?
离婚后户口一定要迁出来吗?
婚后房产过户如何进行公证?
协议离婚时没写车子过户怎么办?
商标被抢注之后有哪些救济途径,抢注者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分析财务报表的方法有哪些?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