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人的范围是哪些,被告人的辩护权包含哪些?
在法律领域中,辩护人是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进行辩护的人。了解辩护人的范围和被告人的辩护权,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首先来看看辩护人的范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的人员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但是,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的除外。
接下来谈谈被告人的辩护权。被告人的辩护权是被告人针对指控进行辩解,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具体来说,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行辩护权。这是被告人最基本的权利,从刑事诉讼开始直至终结,被告人都有权自行进行辩护。例如在法庭上,被告人可以自己为自己陈述事实、说明理由、提出证据等。
二是委托辩护权。被告人有权委托律师或其他符合条件的人作为辩护人,帮助自己进行辩护。被告人可以在案件侦查阶段就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三是法律援助辩护权。如果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 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四是拒绝辩护权。被告人有权拒绝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也可以另行委托辩护人辩护。这体现了被告人对辩护人的选择权和控制权,确保其能够获得符合自己意愿的辩护帮助。
五是获得法律帮助权。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人有权获得法律帮助,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案件的相关情况。例如,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被告知有权委托辩护人等。
总之,明确辩护人的范围和被告人的辩护权,对于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被告人自己,还是其家属、亲友,都应当了解这些法律规定,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正确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个人经济纠纷法院会受理吗?
什么叫做伪造虚假医疗事故鉴定书?
申请营业执照需要什么资料?
驾照到期换新证是否需要照片?
残疾人交医保如何交?
租赁的东西被盗窃,被害人是谁?
放疗费用医保报销比例是多少?
装假牙是否可以用医保?
换城市工作社保该怎么办?
民事判决书下来后被告不执行该怎么办?
如何申请抗诉?
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是否应为无效?
医疗服务合同 关系的概念以及内容是什么?
债权转让协议书格式是怎样的?
子女是否有权继承父母的公有住房?
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与购买劳务支出在涉税方面有什么区别?
一方申请离婚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效力未定合同的当事人该如何进行撤销?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