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财产罪财产的范围指的是什么?


侵犯财产罪是一类犯罪的统称,它包括多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的犯罪行为。要明确侵犯财产罪中财产的范围,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有形财产是侵犯财产罪财产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形财产是指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可以被人们直接感知和控制的财产。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金、金银首饰、车辆、房屋等。这些财产具有明确的物质形态和经济价值,是人们常见的财产形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盗窃罪、抢劫罪等侵犯财产罪的规定,这些犯罪行为的对象很多时候就是这类有形财产。例如,盗窃罪中,行为人通过秘密窃取的方式获取他人的现金、贵重物品等有形财产,就构成了对他人财产所有权的侵犯。 其次,无形财产也在侵犯财产罪的财产范围内。无形财产是指不具有具体的物理形态,但具有经济价值和可支配性的财产。常见的无形财产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等能源。虽然这些能源没有像实物那样的具体形态,但它们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并且可以被人们进行控制和使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有人以非法手段获取这些无形财产,同样会构成侵犯财产罪。比如,偷接他人的电力线路,非法使用电力,就属于侵犯了电力公司或者其他电力用户的财产权益,可能会被认定为盗窃罪。 再者,财产性利益也属于侵犯财产罪财产的范畴。财产性利益是指通过一定的行为可以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利益。像债权、股权等都属于财产性利益。以债权为例,如果有人通过诈骗等手段使债权人放弃债权,或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股权,就相当于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性利益。《刑法》中的诈骗罪等罪名,在某些情况下就可能涉及对财产性利益的侵犯。例如,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债权人误以为债务已经还清,从而放弃债权,这种行为就构成了对债权人财产性利益的侵犯。 此外,一些特殊的虚拟财产也逐渐被纳入侵犯财产罪的财产范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财产的价值日益凸显。虚拟财产是指存在于网络空间中,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财产。比如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装备,以及网络账号等。虽然虚拟财产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形态,但它们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易和流通。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也会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侵犯财产罪进行处理。例如,有人通过非法手段盗取他人的网络游戏账号,并将账号内的虚拟货币和装备出售获利,这种行为就侵犯了他人的虚拟财产权益,可能会被认定为盗窃罪。 综上所述,侵犯财产罪财产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既包括有形财产、无形财产,也包括财产性利益和虚拟财产等。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侵犯财产罪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所涉及的财产是否在这个范围内,以及行为是否符合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