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诈骗罪中家属愿意赔偿的会怎么量刑?


在诈骗罪案件中,家属愿意赔偿这一情节对于量刑是有一定影响的。下面为您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诈骗罪的基本量刑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在不同地区可能会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而有不同的标准。 接下来,说说家属愿意赔偿对量刑的影响。家属愿意赔偿通常意味着犯罪人的悔罪态度较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被害人的经济损失,缓解社会矛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不过,具体到诈骗罪中家属赔偿的量刑问题,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比如诈骗的金额、犯罪手段、造成的后果、家属赔偿的时间早晚、赔偿的比例等。如果家属在案发后及时主动进行赔偿,并且赔偿了大部分甚至全部诈骗金额,那么法院在量刑时很可能会较大幅度地从轻处罚。但如果虽然家属有赔偿意愿,但赔偿金额很少,或者赔偿时间过晚,对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弥补作用不大,那么从轻处罚的幅度可能就会比较小。 此外,如果家属赔偿后,被害人出具了谅解书,这对犯罪人的量刑会更为有利。谅解书表明被害人对犯罪人的行为予以一定程度的谅解,法院在量刑时会将此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总之,2024年诈骗罪中家属愿意赔偿,法院会在量刑时予以考虑并可能从轻处罚,但具体的量刑结果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