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惯犯是如何量刑的,能举些案例吗?


在探讨诈骗惯犯如何量刑之前,我们先明确什么是诈骗惯犯。诈骗惯犯指的是那些以诈骗为常业,或者在一定时间内多次实施诈骗行为的犯罪分子。这种人主观恶性较大,对社会秩序和公民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也更为严重。 关于诈骗罪的量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有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惯犯这一情节,虽然刑法没有单独列出针对惯犯的具体量刑条款,但在司法实践中,惯犯会被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来考量。因为惯犯多次实施犯罪,表明其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较高,所以法官在量刑时会在法定刑幅度内适当从重判处。 下面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具体说明。案例一:张三在一年内连续实施了五次诈骗行为,每次诈骗金额在几千元到一万元不等,累计诈骗金额达到五万元。在这个案例中,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五万元通常属于数额较大的范畴。如果张三不是惯犯,可能会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幅度内量刑。但由于他是惯犯,法官可能会更倾向于判处接近三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案例二:李四是个诈骗老手,在过去三年内多次实施诈骗,涉及金额高达五十万元。按照法律规定,五十万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若李四只是初犯,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因为他是惯犯,法官可能会判处更重的刑罚,甚至接近无期徒刑,并没收其部分财产。 再看案例三:王五在两年内频繁诈骗,每次诈骗金额虽不大,但累计达到了二十万元。这属于数额巨大的情况。对于非惯犯可能会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区间量刑。而王五作为惯犯,很可能会被判处接近十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总之,诈骗惯犯的量刑要综合考虑诈骗的金额、犯罪情节以及惯犯这一从重处罚情节等多方面因素。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依据法律规定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