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时应该选择自然人还是法人?
我打算去立案,但不太清楚该以自 然人还是法人的身份来立。我既以个人名义参与了一些事务,同时又和一家公司有关联。我想知道在立案时选择自然人或法人有啥区别,依据什么来做选择,怕选错了影响立案和后续处理。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法律程序里,立案时选择以自然人还是法人的身份,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案件能否顺利推进。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如何选择。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自然人与法人这两个概念。自然人就是我们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像你我他这样基于自然规律出生、存活的人。而法人呢,它不是真正的人,而是法律上虚拟出来的‘人’,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能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比如常见的公司、企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自然人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都有规定。该法典第十三条表明,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五十七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那么在立案时该怎么选呢?主要看具体的案件情况。如果是基于个人的行为、权益产生的纠纷,比如个人的买卖交易、侵权伤害等,那通常就以自然人的身份立案。比如你自己借给别人一笔钱,对方不还,你去立案追讨,这就是以自然人身份。 要是纠纷是和你所在的公司等法人组织相关,例如公司之间的合同纠纷、法人的知识产权被侵犯等,就应该以法人的身份立案。比如你所在的公司和别的公司签了合同,对方违约,这时公司作为法人去立案维权。 总之,立案选择自然人还是法人,要依据纠纷的主体和性质来确定,选对身份才能让立案和后续的法律程序更顺畅。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