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不构成教唆罪的情况有哪些?

我之前因为跟朋友提了一句某个事可以这么做,结果朋友真去做了,还出了事。现在有人说我这是教唆罪,但我觉得我就是随口一说。我想知道,在法律上不构成教唆罪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我这种算吗?
展开 view-more
  • #教唆罪认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教唆罪,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在我国刑法中,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因此教唆行为通常会按照其所教唆的具体犯罪来定罪。下面来详细说说不构成教唆罪的几种常见情况。 首先,无教唆故意不构成教唆罪。教唆故意指的是教唆者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如果只是无意中的话语或者正常的建议,没有引发他人犯罪的故意,那就不构成教唆罪。例如,甲只是闲聊时提到某种赚钱的方式,没有意识到这种方式可能会被用于犯罪,乙听后却用此方式实施了犯罪,甲就不构成教唆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这里强调了故意对于犯罪构成的重要性。 其次,被教唆者未产生犯罪意图也不构成教唆罪。教唆行为的目的是使被教唆者产生犯罪的决意,如果被教唆者根本没有因为教唆者的行为而产生犯罪意图,那么教唆行为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唆者不构成教唆罪。比如,丙教唆丁去盗窃,但丁觉得这种行为不对,根本没有产生盗窃的想法,丙的行为就不构成教唆罪。 再者,教唆的内容不属于犯罪行为也不构成教唆罪。教唆他人实施的必须是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如果教唆的是一般的违法行为或者不道德行为,不构成教唆犯罪。例如,戊教唆己在超市插队,插队是不道德的行为,但不是犯罪行为,戊不构成教唆罪。 另外,被教唆者具有完全的意志自由且其行为超出教唆范围时,教唆者对超出部分不构成教唆罪。当被教唆者在实施犯罪时,其行为超出了教唆者所教唆的犯罪范围,教唆者只对其教唆范围内的行为负责。比如,庚教唆辛去伤害他人,结果辛不仅伤害了他人,还顺手偷走了他人财物,庚只对伤害行为构成教唆,对盗窃行为不构成教唆罪。 总之,判断是否构成教唆罪需要综合考虑教唆者的主观故意、被教唆者的反应以及教唆内容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教唆犯罪构成要件时,才会认定为教唆犯罪。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