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医疗事故鉴定会有哪些技巧?


参加医疗事故鉴定会对于当事人及其家属来说至关重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有助于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以下是一些专业且实用的技巧分析。 首先,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参加鉴定会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后续的鉴定结果。要熟悉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症状、诊断过程、治疗方案等,确保对整个医疗过程有清晰的了解。收集相关证据,如检查报告、费用清单、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组织好陈述内容,明确自己的诉求和理由,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所以,充分准备书面陈述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在鉴定会上陈述观点时要客观、准确、简洁。陈述是表达自己意见的重要环节,要让鉴定专家能够快速理解核心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或病情发展过程,清晰地阐述事件经过,突出关键问题和争议点。避免使用模糊、情绪化的语言,以免影响鉴定专家的判断。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医学会应当根据医疗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专业,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专家鉴定组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行合议制。所以,在陈述时要考虑到专家们的专业判断,用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者,要认真听取对方陈述和专家提问,并准确回应。这是了解对方观点和专家关注点的重要机会,也是进一步阐述自己立场的时机。对于对方不合理的观点和陈述,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驳,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与对方发生激烈冲突。在回答专家提问时,要实事求是,不知道的问题不要随意回答。依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鉴定由专家鉴定组组长主持,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陈述顺序先患方,后医疗机构;专家鉴定组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提问,当事人应当如实回答。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现场医学检查。所以,如实准确回应专家提问是法定义务。 另外,尊重鉴定专家和对方当事人也是很重要的技巧。尊重是建立良好沟通氛围的基础,有助于鉴定会的顺利进行。在鉴定会上,遵守会场纪律,不得喧哗、吵闹,不得威胁、侮辱、殴打专家鉴定组成员。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参与鉴定会,展现出自己的素养和诚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以医疗事故为由,寻衅滋事、抢夺病历资料,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依照刑法关于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所以,遵守会场秩序、尊重他人是必须要做到的。 最后,会后要及时与律师或专业人士沟通。会后沟通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鉴定会的情况和结果。了解鉴定会的进展和可能的结果,分析自己在鉴定会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如果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再次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所以,及时沟通并在必要时申请再次鉴定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