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证据规则中重新鉴定的标准是什么?

我在一个纠纷里提交了鉴定结果作为证据,但对方对这个鉴定结果不认可,要求重新鉴定。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重新鉴定得符合啥标准才行。想了解一下证据规则里重新鉴定有哪些具体标准,什么情况下才会被允许重新鉴定。
展开 view-more
  • #重新鉴定标准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程序中,重新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已经进行过鉴定的事项,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原鉴定机构以外的鉴定机构再次进行鉴定的活动。它的意义在于保证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条规定,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一是鉴定人不具备相应资格的。这就好比让一个没有医学资质的人去做医疗鉴定,其结果的可靠性肯定是存疑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重新鉴定。二是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鉴定过程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比如鉴定材料的收集、保管、检验等环节都有规范,如果违反这些程序,鉴定结果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此时应进行重新鉴定。三是鉴定意见明显依据不足的。鉴定需要有合理的依据,如果依据的材料不充分或者推理过程存在明显错误,那么该鉴定意见就不能作为有效的证据,重新鉴定是必要的。四是鉴定意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其他特殊情况。 不过,如果存在上述情形,鉴定人已经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且能解决相关问题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允许重新鉴定。此外,对于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不予重新鉴定。比如鉴定报告中只是存在一些笔误或者小的瑕疵,通过补充说明就能解决问题,就不一定需要重新鉴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