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权转让流程是什么?


国有股权转让是指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将国有股权有偿转让给其他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的行为。这一过程涉及到国有资产的处置,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合理流动。 首先是内部决策阶段。转让方需要按照企业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形成关于国有股权转让的董事会决议或总经理办公会决议。这一步就像是家里做重要决定时,家庭成员一起商量出个结果。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事项,需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或由董事会审议后报出资人机构批准。所以在这个阶段,转让方要确保决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 接着是清产核资和审计。转让方要组织清产核资,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核实。之后还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全面审计。这就好比在卖房子之前,要清楚房子的实际情况一样,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转让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组织进行清产核资,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相关业务。 然后是资产评估。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要报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或备案。这一步是为了确定国有股权的合理价值,防止国有资产贱卖。比如房子要卖多少钱,得找专业的评估机构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有资产转让情形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再之后是信息披露和征集受让方。转让方要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网站等渠道公开披露有关国有股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信息披露内容包括转让标的基本情况、转让标的企业产权构成情况、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等。这就像是在市场上发布商品售卖信息,吸引有购买意向的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转让方披露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最后是签订转让合同和产权登记。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以上受让方时,转让方应当与产权交易机构协商,根据转让标的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招投标等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只有一个受让方的,经批准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国有股权转让合同。合同签订后,受让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转让价款,转让方协助受让方办理产权登记手续。至此,国有股权转让流程基本完成。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产权交易合同生效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将交易结果通过交易机构网站对外公告,公告内容包括交易标的名称、转让标的评估结果、转让底价、交易价格等,公告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同时,交易双方应当凭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交易凭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