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属性抽查法的步骤是怎样的?

我在做企业审计工作时,涉及到运用属性抽查法,但不太清楚它具体的步骤。想了解在实际操作中,属性抽查法从开始到结束都有哪些步骤,每一步该怎么做,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答,以便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展开 view-more
  • #属性抽查法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属性抽查法是一种审计抽样方法,用于测试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有效性。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步骤。 首先是确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就是审计人员想要通过属性抽查法来验证的具体事项。比如,审计人员要检查企业采购业务中,采购订单是否都经过了适当的审批,这就是一个明确的审计目标。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后续的所有步骤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工作需有明确的目标和范围,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接着是定义属性和偏差状态。属性是指与审计目标相关的控制特征,偏差状态则是指属性没有得到遵循的情况。继续以采购订单审批为例,属性可以定义为“采购订单必须经过部门经理审批”,偏差状态就是“采购订单未经部门经理审批”。明确属性和偏差状态,能让审计人员在抽样检查时有清晰的判断标准。 然后要确定样本规模。样本规模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数量。样本规模的大小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可容忍偏差率、预计总体偏差率等。一般来说,可接受的抽样风险越低、可容忍偏差率越小、预计总体偏差率越高,所需的样本规模就越大。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统计抽样公式或参考审计抽样表来确定合适的样本规模。 之后是选取样本。审计人员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从总体中选取样本。常见的选样方法有随机选样、系统选样等。随机选样就是让总体中的每个项目都有同等被选中的机会;系统选样则是按照一定的间隔从总体中选取样本。选样过程要保证随机性和代表性,这样才能使样本的特征尽可能接近总体的特征。 再之后是审查样本。审计人员对选取的样本进行详细审查,以确定每个样本是否存在偏差。在审查采购订单时,要查看订单上是否有部门经理的审批签字等。审查过程要认真细致,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最后是评价样本结果。根据审查样本得到的结果,审计人员要推断总体的偏差率,并与可容忍偏差率进行比较。如果推断的总体偏差率低于可容忍偏差率,说明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的;反之,则说明内部控制制度可能存在问题,审计人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如扩大样本规模、进行详细审计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