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哪些部分?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也就是在劳动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在我国,劳动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部分。
首先来说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使用一名以上职工并且向职工支付工资的单位。简单来讲,就是有资格雇佣员工,并能给员工发工资的组织或者个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这里所提到的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性质、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比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个体经济组织则一般是指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用人单位。
接着是劳动者。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表明,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的法定最低就业年龄为十六周岁。
此外,工会在劳动关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虽然工会本身不属于劳动关系的主体,但它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工会可以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
总的来说,劳动关系的主体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同时工会等组织也在劳动关系的调整和维护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交通违法后多久会被处罚和扣分呢?
补写的欠条有效吗
诈骗三十块钱会怎么判刑?
医疗事故应索要什么赔偿款?
兽医怎样判断医疗事故?
九号摩托车行驶证如何办理?
违规收受红包礼金和受贿有什么区别?
个人所得税是直接在卡里扣吗?
增值税能不能抵成本?
起诉离婚时财产怎样处理最好?
协议离婚时写的欠条算数吗?
领导住院包红包是否违法?
孩子被抚养多少年之后就不再需要父母管教了?
明星违约金设定多少合适?
行政不作为该如何进行法律救济?
出资瑕疵的股东股权转让后责任该如何认定?
如何以诉讼的方式追讨欠款?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如何进行变更?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征地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