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渎职罪的主体都包括哪些?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2024年渎职罪的主体范围。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渎职罪的基本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些人员行使着国家赋予的特定权力,承担着相应的职责和义务,他们的职务行为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和公共利益。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外,还有一些特定人员也可能成为渎职罪的主体。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相关立法解释,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例如,一些事业单位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机关,但如果其受国家机关委托,行使特定的行政管理职权,那么在这些单位中从事相关公务的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如果出现渎职行为,也可能构成渎职罪。 另外,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协助国家机关从事特定公务的人员,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被认定为渎职罪的主体。比如,在一些行政执法活动中,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成员受政府委托协助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如果他们在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也可能以渎职罪论处。 总之,渎职罪的主体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中正式在编的工作人员,还涵盖了一些在特定情况下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人员。了解渎职罪的主体范围,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人员正确履行职责、避免触犯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