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应该去原告还是被告辖区?
我有个纠纷打算起诉,但是不清楚应该去原告这边的辖区法院,还是被告那边的辖区法院。怕去错地方浪费时间和精力,想了解下法律上对于起诉辖区是怎么规定的,到底该去哪个辖区法院起诉才对。
展开


在法律中,起诉时究竟选择原告还是被告辖区的法院,这涉及到管辖的问题。管辖,通俗来讲,就是确定哪个法院有权来处理你的案件。 一般情况下,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则。这意味着通常起诉要到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进行。被告住所地指的是被告的户籍所在地。要是被告的经常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不一样,那就由经常居住地的法院来管辖。经常居住地就是公民离开住所地到起诉时已经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这一原则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中,该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是可以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的。例如,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等,这些情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中有明确规定。另外,一些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也可能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比如,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所以,起诉时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依照法律规定来确定是去原告还是被告辖区的法院。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