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患有精神病的当事人会怎样?
我和一个人有经济纠纷,打算起诉他,但后来发现他有精神病。我不知道这种情况下起诉会不会有不同,法律程序是怎样的,会不会因为他有精神病就没办法追究他的责任了,想了解下相关情况。
展开


在法律上,对于起诉患有精神病的当事人,有一系列明确的规定和处理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白“精神病”在法律语境下,通常涉及到民事行为能力的问题。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当起诉患有精神病的当事人时,法院首先会对其民事行为能力进行审查。如果该当事人尚未经过法定程序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法院可能会根据申请启动特别程序,委托专业的鉴定机构对其精神状态和民事行为能力进行鉴定。 如果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其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在诉讼中,法定代理人会代表该当事人参加诉讼。法定代理人通常是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近亲属。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进行与其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诉讼活动时,也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关于责任承担方面,即使当事人患有精神病,也不意味着可以免除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果该当事人有个人财产,应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例如在经济纠纷中,如果判定该当事人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先以其个人财产偿还,若不够则由监护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