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政策的历程是怎样的?


减税降费政策是国家为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激发市场活力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其历程反映了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政策导向。以下为您梳理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主要发展阶段。 早期探索阶段(2008 - 2012 年):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为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开始实施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增值税转型改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自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这降低了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有利于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全面推进营改增阶段(2012 - 2016 年):2012 年 1 月 1 日起,上海率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此后,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至全国,并涵盖了更多行业。2016 年 5 月 1 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营改增消除了营业税重复征税的问题,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降低了企业税负,促进了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等文件对这一改革进行了具体规定。 深化增值税改革阶段(2017 - 2019 年):2017 年 7 月 1 日起,简并增值税税率结构,取消 13%的增值税税率。2018 年 5 月 1 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 17%降至 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 11%降至 10%。2019 年 4 月 1 日起,进一步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 16%的税率降至 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 10%的税率降至 9%。这些措施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阶段(2020 年至今):2020 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如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延长亏损结转年限等。2021 年和 2022 年,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同时,进一步优化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方式,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