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企业向非金融机构借款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怎样规定的?

我开了一家企业,因为资金周转问题向非金融机构借了款。现在到了报税的时候,不太清楚这笔借款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该怎么算,也不知道相关的规定是怎样的。想了解一下具体的法律规定和计算方法。
展开 view-more
  • #企业借款
  • #应纳税额
  • #非金融机构
  • #利息扣除
  • #企业所得税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应纳税所得额这个概念。应纳税所得额其实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来的应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那部分所得。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的收入扣除掉各项成本、费用、损失等之后剩下的钱,这部分钱要用来计算该交多少企业所得税。 对于企业向非金融机构借款这一情况,涉及到借款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这里所说的借款费用就包含了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 但是,企业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才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支付给非金融机构的利息超过了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算出来的利息数额,超过的那部分就不能在税前扣除,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举个例子,假如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是5%,企业向非金融机构借款100万,约定的年利率是8%,一年的利息就是8万。但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可扣除的利息是100万×5% = 5万,那么超出的3万(8万 - 5万)就不能在税前扣除,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所以,企业在计算向非金融机构借款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要准确核算利息支出,并按照上述规定进行扣除。这样才能正确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避免税务风险。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