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怎样的?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在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他人受到损害时,用来确定行为人需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标准和原则。我国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过错责任原则。这意味着当事人主观上存在过错才构成侵权行为,才需要承担责任。简单讲就是谁有错谁担责。在一般侵权行为中,法律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都适用这个原则。通常是由原告来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被告有过错。不过它有个特殊形式叫过错推定,这时候就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一旦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就先推定被告主观有过错,除非被告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不然就得承担民事责任。比如物件致人损害、动物园动物致人损害等情况。《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其次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就是说即便当事人主观上没有过错,但只要实施了加害行为,根据法律规定也要承担责任。像环境污染责任,污染者不管有没有过错都要担责;高度危险责任,从事高度危险活动的人或管理人要负责;个人饲养动物致损,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责任;监护人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损害,其监护人要担责;用人者责任,用人单位对员工行为负责;产品责任,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要担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规定,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最后是公平责任原则。当损害双方对损害结果都没有过错,可要是受害人损失得不到补偿又不公平,这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和公平观念,让双方分担损害后果。比如甲女跳河,乙男救她结果自己牺牲,双方都无过错,法院可能基于公平原则让双方分担责任。但分担不是平摊,法官会综合衡量。 相关概念: 过错责任原则:以过错作为判断行为人是否应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 过错推定: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形式,一旦行为致人损害就推定其主观有过错,除非能证明自己无过错。 无过错责任原则:在法律规定下,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的行为人,不论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公平责任原则:双方对损害结果无过错,受害人损失若不补偿显失公平,法院依公平观念让当事人分担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