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罪需判刑几年,诈骗罪情节严重指什么?


电信诈骗罪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犯罪行为,它是指通过电信手段,如电话、网络等,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在我国,对电信诈骗罪的量刑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但一般来说,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比如,张三通过电信手段诈骗了李四五千元,这种情况就属于数额较大,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可能会并处罚金或者单处罚金。 而对于“情节严重”的情况,虽然法律没有明确统一的列举,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首先是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比如在一个电信诈骗团伙中,组织、策划整个诈骗活动的头目,他的行为对整个诈骗犯罪的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就属于这种情况。 其次,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也属于情节严重。惯犯就是多次实施诈骗行为的人,他们的犯罪行为具有持续性和习惯性;流窜作案则是指在不同地区进行诈骗活动,其危害范围更广。 再者,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例如,诈骗了一家企业用于生产的关键设备,导致企业生产停滞,这种情况就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还有,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这些款项和物资是用于特定的救助和保障目的,诈骗这些财物会对社会公共利益和特定群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最后,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如果犯罪嫌疑人将诈骗来的钱肆意挥霍,导致被害人无法追回损失,这也会被视为情节严重。 总之,电信诈骗罪的量刑会根据犯罪的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来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