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追诉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事追诉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进行追究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刑事追诉主要有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是法定原则。这一原则也被称为罪刑法定原则,其核心意思是,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对犯罪行为要给予什么样的处罚,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也就是说,司法机关不能随意给人定罪和量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就为罪刑法定原则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比如,在法律没有将某种新型网络行为规定为犯罪之前,司法机关就不能将其认定为犯罪行为。 第二个是公正原则。公正原则要求在刑事追诉过程中,要做到公平、正义地对待每一个案件和每一个当事人。这意味着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要严格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公正原则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环节。例如,在审判过程中,要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等各项诉讼权利,确保审判结果公正合理。 第三个是谦抑原则。谦抑原则强调,刑事追诉应当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其他手段(如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时,才动用刑事手段。这是因为刑事处罚是一种非常严厉的制裁措施,会对犯罪人的人身自由、财产等权利造成重大影响。同时,谦抑原则也有助于避免过度使用刑罚,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实践中,如果一个违法行为可以通过民事赔偿等方式得到妥善解决,就不应该轻易启动刑事追诉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