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的三阶层与四要件是什么?
犯罪构成的三阶层和四要件是两种不同的认定犯罪的理论体系,在我国刑法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
首先是四要件体系。这是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它认为犯罪的成立需要同时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分别是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就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犯罪主体,一般来说,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对犯罪主体的年龄有了明确的要求。
犯罪主观方面,指的是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比如,甲为了杀害乙,拿着刀直接向乙砍去,这就是直接故意杀人;而如果甲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乙死亡,但还是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比如,盗窃罪侵犯的客体就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在诈骗罪中,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这里的欺骗行为、财产损失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构成了犯罪客观方面。
接下来是三阶层体系。它由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三个阶层组成。
构成要件该当性,就是指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个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比如,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符合了这些要件,就具备了构成要件该当性。
违法性,是指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具有法益侵害性。一般来说,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通常就具有违法性,但也存在一些排除违法性的事由,比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有责性,是指行为人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可谴责性。这主要考虑行为人的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以及期待可能性等因素。例如,一个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这就是因为其不具备有责性。
总的来说,四要件体系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强调四个要件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三阶层 体系则更加注重逻辑的层次性和判断的先后顺序。在司法实践中,两种体系都有一定的应用,但目前三阶层体系在理论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违法征地拆迁不赔偿怎么办?
剪辑视频标明出处是否算侵权?
私分罚没财物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夫妻双方离婚一方不同意该如何处理?
在缅甸北部被骗的人会怎么判呢?
小规模办理五险营业额如何计算?
加入公司工会是否需要交钱?
本省异地医保备案是怎样的?
共办理轻微违法行为是否不予行政处罚?
股骨头坏死还能买医疗险吗?
食品经营许可证与食品流通证有什么区别?
公户开的支票 能否入私户?
驾照和身份证是否有同等效力?
营业执照可以授权使用吗?
关于误工费有哪些法律规定?
只交五险退休金是多少?
离婚后借款该如何处理?
房子破产清算时是怎么赔钱的?
武装暴乱罪会被追究怎样的刑事责任?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