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我之前和别人有个仲裁裁决,现在我想申请不予执行,但不清楚这个申请有没有时间限制。我担心错过了时间就不能申请了,所以想了解一下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时间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希望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在探讨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时间规定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仲裁裁决以及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含义。仲裁裁决是指仲裁庭对当事人之间所争议的事项作出的裁决。而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是当一方当事人认为仲裁裁决存在法定的情形,从而请求人民法院不执行该仲裁裁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同时,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是有时间限制的。 一般来说,当事人应当在执行程序开始后、执行终结前提出申请。也就是说,当对方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仲裁裁决,法院受理并启动执行程序之后,到执行程序完全结束之前这段时间内,当事人都可以提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申请。 这是因为在执行程序开始前,仲裁裁决尚未进入到实际执行阶段,不存在需要停止执行的情况;而执行程序终结后,执行行为已经完成,再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例如,甲和乙之间有一个仲裁裁决,乙依据该仲裁裁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甲的财产。法院受理并开始执行甲的部分财产后,甲发现该仲裁裁决存在法定的可不予执行的情形,如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等,此时甲就可以在执行程序终结前,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该仲裁裁决。 所以,当事人在面对仲裁裁决需要申请不予执行时,一定要密切关注执行程序的进展,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提出申请,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