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知名建筑工程律师提醒的建筑公司收购风险防范五招是什么?


在建筑公司收购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风险及对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是债务风险。建筑公司可能存在未披露的债务,比如拖欠的工程款、材料款等。一旦收购完成,这些债务就可能由收购方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债权债务的相关规定,债务的转移和承担有着明确的界定。为防范此类风险,收购方应要求目标公司提供详细的债务清单,并进行严格的财务审计。可以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审查,包括对银行账户、合同协议等进行深入调查。此外,在收购协议中明确约定债务的承担方式,要求原股东对未披露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其次是合同风险。建筑公司通常有大量的在建项目和合同,这些合同可能存在履行风险。例如,合同条款对目标公司不利,或者合同对方存在违约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合同编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都有规定。收购方要对目标公司的所有合同进行梳理,评估合同的风险和价值。对于重要合同,要与合同对方进行沟通,了解合同的履行情况和潜在问题。在收购协议中明确合同权利义务的转移方式和责任承担。 再者是资质风险。建筑行业对企业的资质要求严格,目标公司的资质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存在被吊销或降级的风险,都至关重要。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企业资质的取得、变更和注销都有严格的程序。收购方要对目标公司的资质证书进行核查,包括证书的有效期、年检情况等。还要了解目标公司在资质管理方面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如果发现资质存在问题,要及时与原股东协商解决方案,或者在收购价格中予以体现。 然后是人员风险。建筑公司的员工队伍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收购可能导致员工的不稳定,比如核心员工的流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和解除等有明确规定。收购方要对目标公司的员工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员工的数量、岗位分布、薪酬待遇等。在收购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员工安置方案,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稳定员工队伍。可以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他们继续为公司服务。 最后是诉讼风险。目标公司可能存在未了结的诉讼案件,这些案件的结果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声誉产生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诉讼程序有严格的规定。收购方要对目标公司的诉讼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是否存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仲裁案件,以及潜在的诉讼风险。可以通过查询法院的裁判文书、咨询律师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在收购协议中明确诉讼风险的承担方式,要求原股东对未披露的诉讼案件承担责任。 总之,建筑公司收购风险防范需要收购方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并在收购协议中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