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犯罪相关罪名及法律规定有哪些?


商标犯罪是指在商标使用过程中,违反商标管理法规,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这些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商标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以下为您介绍商标犯罪的相关罪名及法律规定。 首先是假冒注册商标罪。简单来说,就是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的“情节严重”,一般包括非法经营数额较大、侵权行为持续时间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犯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其次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这是指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然进行销售,并且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行为。“明知”包括确切知道和应当知道两种情况。依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再者是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该罪名包括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主要从非法制造、销售的数量、非法经营数额等方面判断。按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也对商标侵权行为进行了规范,对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处以罚款。 总之,在商业活动中,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商标权利,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陷入商标犯罪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