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是否驰名有哪些认定标准?


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在判断一个商标是否为驰名商标时,有着明确的标准和法律依据。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四条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作出了规定。这些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这里的相关公众,指的是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比如,对于一个主要生产运动服装的商标来说,经常购买运动服装的消费者、运动服装的经销商等就属于相关公众。如果在这些相关公众中,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个商标,那就说明该商标的知晓程度比较高。 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也很关键。商标使用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在市场上积累知名度和声誉。例如,一个商标自创立以来已经使用了几十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持续投入市场,与消费者建立了稳定的联系,那么它成为驰名商标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一般来说,长期连续使用的商标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同样是认定驰名商标的重要指标。这包括广告宣传、参加展会、赞助活动等各种推广方式。如果一个商标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那么它的知名度自然会得到提升。比如一些知名的国际品牌,通过在全球各地投放广告、举办大型活动等方式,让自己的商标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也是认定的参考依据。如果该商标曾经在其他案件中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或者在国内外受到过有效的保护,这说明该商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声誉,在本次认定中也会被考虑在内。 此外,其他使该商标驰名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商标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市场占有率、消费者的口碑等。如果一个商标获得过行业内的重要奖项,或者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消费者对其评价也很好,这些都可以作为该商标驰名的证据。 总之,认定一个商标是否为驰名商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并且要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